首頁 副刊 寰宇搜奇

德國傳統儀式 豎五朔節花柱

德國巴伐利亞州克倫鎮(Kruen),身著巴伐利亞傳統服裝的青壯小伙成功豎起一根高大的五朔節花柱。5月1日豎立五朔節花柱是歐洲許多地區的古老傳統。(Philipp Guelland/AFP via Getty Images)
德國巴伐利亞州克倫鎮(Kruen),身著巴伐利亞傳統服裝的青壯小伙成功豎起一根高大的五朔節花柱。5月1日豎立五朔節花柱是歐洲許多地區的古老傳統。(Philipp Guelland/AFP via Getty Images)

文/張雨霏
本月初的五一國際勞動節,全世界有許多國家都以不同的方式,慶祝這一全球性的節日,反映了各自不同的歷史背景、文化傳統和社會習俗。然而,早在「勞動節」存在之前,這一天也是很多歐洲國家的傳統節日,但它有另外一個名字——五朔節。

今天,我們就跟讀者們分享,2025年5月1日這一天,德國巴伐利亞州克倫鎮(Kruen)的青壯小伙身著巴伐利亞傳統服裝,齊心協力豎起一根高大的五朔節花柱。

 (Philipp Guelland/AFP via Getty Images) (Philipp Guelland/AFP via Getty Images)

 (Philipp Guelland/AFP via Getty Images) (Philipp Guelland/AFP via Getty Images)

 (Philipp Guelland/AFP via Getty Images) (Philipp Guelland/AFP via Getty Images)

 (Philipp Guelland/AFP via Getty Images) (Philipp Guelland/AFP via Getty Images)
節日當天,歐洲許多地區的民眾都會在開闊的草地或廣場上,豎起一根長長的樹幹,並用花冠、花束或花環裝飾起來,稱之為「五朔節花柱」(maypole)。人們會手持彩帶圍著花柱載歌載舞,開展各種傳統活動,以此慶祝春天的來臨。德國南部一些地區,尤其是巴伐利亞州的五朔節花柱活動尤為隆重,每年都能吸引各地成百上千的民眾參與。

豎立五朔節花柱的傳統來源於古羅馬人祭祀花神的慶典,體現了對土地豐饒、風調雨順、五穀豐收的祈盼。

 (Philipp Guelland/AFP via Getty Images) (Philipp Guelland/AFP via Getty Images)

 (Philipp Guelland/AFP via Getty Images) (Philipp Guelland/AFP via Getty Images)

  (Philipp Guelland/AFP via Getty Images) (Philipp Guelland/AFP via Getty Images)

 (Philipp Guelland/AFP via Getty Images) (Philipp Guelland/AFP via Getty Images)

在德語中,五朔節花柱被稱為「五月樹」(der Maibaum),但這棵樹並非普通的樹,必須高大而筆直,從而適合被改造成五月樹。

德國南部的大多數社區都有一個名為「男孩俱樂部」(Burschenverein)的組織,由一群年輕人組成。5月1日之前的一、兩個星期,該俱樂部的成員會到森林裡,尋找強壯而筆直的松樹或雲杉樹,通常得有20到25公尺高,最高的據說超過50公尺。

  (Philipp Guelland/AFP via Getty Images) (Philipp Guelland/AFP via Getty Images)

 (Philipp Guelland/AFP via Getty Images) (Philipp Guelland/AFP via Getty Images)

 (Philipp Guelland/AFP via Getty Images) (Philipp Guelland/AFP via Getty Images)

 (Philipp Guelland/AFP via Getty Images) (Philipp Guelland/AFP via Getty Images)

 (Philipp Guelland/AFP via Getty Images) (Philipp Guelland/AFP via Getty Images)

被選中的樹必須經過修剪、打磨和上漆,然後才能隆重的豎立在顯眼的地方,通常是城鎮或集市的廣場。五月樹的吊裝通常全靠人力完成,過程中借助繩索和木杆的支撐,小心翼翼的將五月樹固定在地上並屹立不倒。但出於安全或其他因素考量,不少地區尤其是大城市現在也會採用機械作業。◇